瑪麗•魏格曼《死亡之舞 II》舞作重建 & 跨域論壇 2017

20170428 Totentanz edm FIN

【系列活動訊息】

•  5/19(五)上午 10:30-13:00
@臺北藝術大學 教學大樓C403教室

「死亡與身體的表現性」跨域論壇
  Symposium: Death and the Expressivity of the Body

• 5/5 (五) 上午 10:30~12:20
@臺北藝術大學 教學大樓C403教室

專題演講:Mary Wigman《春之祭》重建過程

* 本系列論壇與演講免費參加。為利安排演講空間及座位,請有意參加者先填寫線上報名表。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68gyYNHhg36bgbjzSK8pmmp3H-5m6OL6hNKcNAQycx5kzyg/viewform

 

• 5/18-21

《死亡之舞 II》舞作重建演出
(購票訊息請洽北藝大舞蹈學院。https://www.artsticket.com.tw/CKSCC2005/Product/Product00/ProductsDetailsPage.aspx?ProductID=hsobWfDDQ3SNQ0qjMKQKag&AspxAutoDetectCookieSupport=1

 

【緣起】
北藝大舞蹈學院自2015年起邀請德國現代舞蹈家Henrietta Horn和英國舞作重建專家Susan Barnett駐校指導學生展開德國現代舞先驅瑪麗•魏格曼(Mary Wigman)經典舞作《死亡之舞 II》(Dance of Death II)重建計畫。為期兩年研究、培訓與排練的成果即將在北藝大舞蹈學院2017年度公演呈現。

魏格曼在1910-1920年代編創了數個版本的《死亡之舞》。在影像技術尚未普及的20世紀初,這些舞作多未留下錄像紀錄,使得舞作重建工作需要從繪畫、相片等基礎文獻的考察出發,構繪舞蹈動態和視覺意象。因此,文獻爬梳與舞作重建的過程,同時也是在回顧魏格曼和她同時期的「表現主義」藝術家如Ernst Ludwig Kirchner等畫家的跨領域前衛藝術脈動。這股脈動也回應著歐陸社會在1910-1920年代經歷第一次世界大戰、經濟大蕭條、城市經驗、工業化等現代性經驗。值得注意的是,這時期也是歐陸電影工業的濫觴。德國環球電影公司(UFA)曾為「表現派」舞蹈家留下豐富的影像紀錄。在影像當中,光影、城市空間、機械與身體相互競逐,成為重探此時期身體表現性的靈光軌跡。

本次舞作重建計畫與跨域論壇系列活動期盼集結舞蹈、美術、電影等領域研究者和舞作重建團隊,聚焦「身體」與「影像」二項核心的媒材,細究「表現派」前衛藝術家如何透過跨領域的激盪,觸動二十世紀初新時代的表現性。

繼續閱讀 “瑪麗•魏格曼《死亡之舞 II》舞作重建 & 跨域論壇 2017″

坂東善菊日本舞踊工作坊成果發表會

本校戲劇學系將在106年10月22日(週日)舉辦坂東善菊日本舞踊工作坊成果發表會。這場發表會將邀請日本舞踊家坂東扇菊老師帶領工作坊學員參與演出,呈現坂東扇菊老師2015-2017駐校期間主持三年期「日本舞踊工作坊」,帶領學員投入訓練與研習的成果。

自2015年年底起,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邀請日本舞踊大師坂東扇菊擔任國際講座教授,展開為期兩年的日本舞踊工作坊計畫,以日本舞踊身體訓練培養學員們的肢體表演能力,同時打開視野接觸多元的表演文化。在坂東扇菊老師的課堂,參與者來自北藝大全校各系所,分為初階、進階兩班,由其弟子坂東丹菊擔任課程助教。

本次展演,為學員們的習藝成果發表。同時,坂東老師也特別因應學校邀請,首次在台灣正式登台,示範演出舞踊長唄《藤娘》。歡迎把握這難得的機會,一同於日式古蹟中,感受古典日本舞踊之美。
時間:2017/10/22 (週日) 14:30開演

地點:玫瑰古蹟─蔡瑞月舞蹈研究社(台北市中山北路二段48巷10號)

海報二版1012

 

 

專題演講報導 1:Mary Wigman《春之祭》重建過程(2017.05.05)

IMG_0538B
舞作重建專家 Henrietta Horn(攝影:楊曜彰 ©北藝大研發處)

舞作重建專家 Henrietta Horn 2017年駐校期間第一場演講
[Mary Wigman《春之祭》重建過程]

Henrietta Horn 簡要介紹德國現代舞先驅魏格曼(Mary Wigman)的創作歷程,和1910~1920年代舞蹈活動所回應的時代氛圍,接著切入魏格曼在1957與柏林市立歌劇院合作的新編舞作《春之祭》。Henrietta透過樂譜, 場面調度圖手稿, 排練筆記, 信件等文獻的影像,敘述魏格曼與舞者的工作歷程。

演講最精采之處即是Herietta呈現影片, 照片,細數2013年起展開的《春之祭》重建歷程。他和Susan Barnett組成的建團隊展開檔案研究, 訪談曾與魏格曼合作的前輩舞者,嘗試拼湊舞作的構圖, 服裝, 舞台空間。而最棘手也是最核心的部份即是當年由舞者Dore Hoyer創作的獻祭獨舞。在魏格曼編創的群舞場景當中,Hoyer為獻祭少女編的獨舞狂亂卻又冷靜地走向舞作高潮。然而,這個核心段落卻沒有留下任何紀錄,只有14張相片作為重建團隊的參考依據。Henrietta透過訪談,掌握舞作當中關於動作質地, 語彙的關鍵詞彙和畫面,最後嘗試加入適度的新編語彙,建構出可行的版本。

超過兩小時的演講,Henrietta 清晰而詳細地敘述,他和重建團隊在檔案建構與身體動作的技術過程, 舞者的身體記憶之間探詢可行路徑的困境與嘗試。

[5/5 (五) 上午 10:30~12:20
@臺北藝術大學 教學大樓C403教室]

IMG_0554a
計畫主持人陳雅萍研發長(左)與舞作重建專家 Henrietta Horn(攝影:楊曜彰 ©北藝大研發處)

議程 [2017.05.19 死亡與身體的表現性跨域論壇]

[2017.05.19  死亡與身體的表現性跨域論壇]  議程

 時間

   TIME

                流  

 SESSIONS

上半場  10:30 ~11:30  SET 1
10:30~11:00 江美萱  Chiang, Mei-Hsuan

德國表現主義電影中的怪物與瘋癲:以穆瑙的《吸血鬼》為例(30分鐘)

The Monsters and Insanity in German expressionist cinemas: F. W. Murnau’s Nosferatu, eine Symphonie des Grauens(30 min)

11:00~11:30  張懿文  Chang, I-Wen

 表現主義繪畫精神(30分鐘)

 The Spirituality in Expressionist Paintings(30 min)

11:30~11:40  中場休息  INTERMISSION(10分鐘)
下半場  11:40 ~13:00  SET 2
11:40~12:20   Henrietta Horn

重建:歷史或歷久彌新的關聯性?

Reconstruction: History or Timeless Relevance?(40分鐘)

12:20~13:00  提問與交流(40分鐘) QA and Lunch Meeting  * 同時進行餐敘

 

20170428 Totentanz edm FIN

文化批判思想與藝術人才創新的交會──臺灣人才躍昇計畫‧期中校際成果分享座談會(2016.05.30)

IMG_2239

文化批判思想與藝術人才創新的交會

北藝大於105年5月30日舉辦「文化批判思想與藝術人才創新的交會──臺灣人才躍昇計畫‧期中校際成果分享座談會」,特別邀請交通大學「亞際文化批判思想跨國網絡」計畫主持人劉紀蕙教授與會分享計畫成果,聚焦延攬國際師資、年輕人才培育和國際團隊經營三個面向,和本校計畫團隊交流分享計畫執行現況與發展策略。交通大學「文化研究國際中心」自2015年起推動「亞際文化批判思想跨國網絡」,邀請學者訪問或進駐,建立學者和學生的國際交流管道,合辦學術工作坊或是研討會,針對「跨國邊界的批判研究亞際電影的批判研亞太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批判研共生社會的構想」建構具有前瞻性的研究構想,進而提供具突破性的人文社會跨領域研究成果。在焦點座談階段,劉紀蕙教授和本校計畫團隊交流計畫現況與未來發展策略。

IMG_2183
交通大學「亞際文化批判思想跨國網絡」計畫主持人劉紀蕙教授與會分享計畫成果

推動國際人才交流,建構跨國創研網絡

會議下半場邀集本校電影創作學系、戲劇學系、舞蹈學院、文化資源學院四個子計畫執行團隊分享這項三年期計畫的期中執行成果,並針對整體發展願景交換意見。北藝大「名揚四海──藝術創新人才躍昇計畫」從表演藝術、電影與媒體藝術出發,不斷反思在全球化、數位技術不斷重塑當代認知世界之際,如何加深我們對身體、影像技術、人文社會資產、當代環境變遷、生態和區域性等切身議題的理解與認知,藉以在全球化文化生產模式當中開拓視野與技術深度。為了實踐計畫願景,各執行單位從國際知名創研機構延攬師資駐校開設課程、主持工作坊、進行策展-田野計畫,並以交流成果為基礎,發展國際合作團隊,迄今已和法國陽光劇團、美國查普曼大學電影與媒體藝術學院、德國福克旺藝術大學當代舞蹈學院、德國特里爾舞蹈劇場、德國布倫瑞克國家大劇院、法國昂熱當代舞蹈中心、法國國立自然史博物館、奧地利薩爾茲堡大學8個國際合作機構建置交流計畫,並善用計畫資源薦送7名學生前往國外研修機構實習或修讀課程。

深耕長程跨國交流機制,引介當代技術-知識-教育體系

展望未來,各子計畫將陸續籌辦經典舞作重建與系列專題研討、東亞大眾戲劇國際學術研討會、跨國策展等學術活動,開拓北藝大具有全球性縱深的創研參與。我們期盼透過長程-進階的雙邊交流機制,引介這些影響歐美當代電影、劇場、舞蹈、博物館策展趨勢的技術-知識-教育體系,拓寬國內藝術教育既有的視野,讓影像技術、身體行動、環境資產三大範疇的知識與實踐相遇,交融出具主題性的長程願景,進而集約出北藝大獨特且具人文縱深的創研產能。

通過密集的討論與交流,北藝大計畫團隊將繼續強化各子計畫之間的橫向連結,串聯國際師資的教學活動,促進師生通過跨域參與,蘊生交流平台,集約當代體現的藝術(art of embodiment)的美學與技術發展脈絡,並加深對於當代議題的關心。

IMG_2218
北藝大計畫主持人林劭仁研發長簡報本校計畫內涵

【講者與講題】

IMG_0562a
攝影  楊曜彰

Henrietta Horn /
德國編舞家,臺灣人才躍昇計畫國際講座教授

Henrietta Horn 早期在全歐最大的體育大學德國科隆體育大學就學,之後在具有深厚舞蹈劇場傳統的舞蹈學府——德國福克旺藝術學院深造。1996年從福克旺藝術學院舞蹈科畢業短短三年後,1999年擔任福克旺舞蹈工作室(FTS)聯合藝術總監之一,與德國最具影響力的舞蹈劇場巨頭碧娜•鮑許共同攜手帶領FTS,十年來為舞團編創多部作品,乃建立FTS藝術成就與國際聲望的靈魂人物。

在擔任編舞者之餘,Henrietta Horn也具有豐富的表演經歷,於國內外自編自跳多支獨舞作品。她的工作資歷也包含多項與音樂家及作曲家合作之跨域創作計畫。2013年,Henrietta Horn受委託重建已故德國現代舞先驅瑪麗•魏格曼的經典舞作《春之祭》(1957),並於奧斯納布魯克、布萊梅及比勒菲爾德劇場上演。Henrietta Horn在當代舞蹈藝術的卓越貢獻,曾榮獲2008年德國北威州女性藝術家大獎。

講題:重建:歷史或歷久彌新的關聯性?
   Reconstruction: History or Timeless Relevance?

瑪麗•魏格曼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藝術創作者之一。儘管她的舞作對數個世代的舞者與編舞家發揮持續的影響力,卻只有少數魏格曼的編舞作品流傳至今。2013年,兩座德國城市劇場、三個檔案館、25位舞者,與一個由專家、編舞家和魏格曼的學生組成的舞作重建團隊合作把魏格曼最後的重要舞作《春之祭》(Le Sacre du Printemps, 1957)重新搬上舞台。

2016年,德國Osnabrück劇院啟動一個重現魏格曼編舞作品的新計畫,焦點著重在魏格曼分別編創於1917/1921、1926年的兩支《死亡之舞》。這兩支早期舞作標誌著魏格曼藝術創作的特色。這次舞作重建計畫成果已於2017年2月在Osnabrück首演。重建團隊也將在2017年5月為合作夥伴──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特別重演《死亡之舞II》。

我的講題描述了舞作重建過程、現有文件與片段資料的掌握、以及如何處理訊息與知識的縫隙。我們應該如何著手重建一百年前被看見的作品?當時重要的判準是否仍然適用於今日的舞蹈創作?對當代來說,魏格曼舞作的價值又在哪裡?

Mary Wigma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artist personalities of the 20th century. Her dance has influenced many generations of dancers and choreographers. But only a few of her choreographies have been preserved to the present day.

In 2013, two German city-theatres, three archives, 25 dancers and a reconstruction team of experts, choreographers and Wigman-students came together to bring her last important work „Le Sacre du Printemps“, created in 1957, back on to the stage.

In 2016 the Theater Osnabrück embarked on a new initiative to make Wigmans choreography visible again. The focal point of interest this time: the two Dances of Death created in 1917/21 and 1926. These dances, both part of Wigman’s early creative period, mark highlights in her artistic work. Co-operation partners for this reconstruction project, which premiered in Osnabrück in February 2017, include the Taipei National University of the Arts. The “Dance of Death 2” will be re-created specifically for TNUA in May 2017.

The lecture describes the process of reconstruction, the handling of available documents and fragments, and the dealing with gaps in information and knowledge. How should we approach the re-creation of something that was last viewed 100 years ago? Do the criteria that were important then still apply today? What is the value of Wigman’s work in this day and age?


Susan Barnett [舞作重建團隊成員]   /
            英國編舞家,臺灣人才躍昇計畫國際團隊成員

Susan Barnett 曾任職於德國專業劇院舞團,具有豐富的擔任編舞家助理、排練指導的實務經驗,擅長透過文獻研究、影像紀錄,進行服裝、面具、音樂與動作的分析對照,為舞蹈文化當中無形的身體記憶尋找軌跡,進而重建經典舞作。Barnett跨足多項藝術領域,曾為哥德學院拍攝舞蹈紀錄片,並於Tele-Tanzjournal擔任協同作者,曾任奧登堡文化中心當代藝術季策展人,並與布萊梅劇院合作進行多項社區舞蹈計畫。

Barnett畢業於英國薩克瑟斯布希戴維斯劇場藝術學校(Bush Davies School of Theatre Arts, Sussex),此後陸續和德國舞蹈劇場藝術家Susan Linke合作,亦擔任職業舞團的舞蹈教師。2004~2015年之間,陸續獲聘為德國布萊梅劇院、奧登堡國家劇院、Mainz國家劇院、Braunschweig國家劇院之舞蹈教師。2013~2016年間,Barnett先後獲聘於德國Osnabrück市立劇場、慕尼黑Bayerisches國家芭蕾舞團主持Mary Wigman經典舞作《春之祭》的重建及演出製作計畫。2016年擔任德國編舞大師Reinhild Hoffman的編舞助理。2016~2017年,Barnett和本校國際講座教授Henrietta Horn合作,以德國Osnabrück市立劇場為據點展開Mary Wigman經典舞作《死亡之舞》重建計畫。


繼續閱讀 “【講者與講題】"

[2017.05.19] 「死亡與身體的表現性」跨域論壇

20170428 Totentanz edm FIN

「死亡與身體的表現性」跨域論壇
  Symposium: Death and the Expressivity of the Body

5/19(五)上午 10:30-13:00
 @臺北藝術大學 教學大樓C403教室

*報名網頁: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68gyYNHhg36bgbjzSK8pmmp3H-5m6OL6hNKcNAQycx5kzyg/viewform

【緣起】
北藝大舞蹈學院自2015年起邀請德國現代舞蹈家Henrietta Horn和英國舞作重建專家Susan Barnett駐校指導學生展開德國現代舞先驅瑪麗•魏格曼(Mary Wigman)經典舞作《死亡之舞 II》(Dance of Death II)重建計畫。為期兩年研究、培訓與排練的成果即將在北藝大舞蹈學院2017年度公演呈現。 繼續閱讀 “[2017.05.19] 「死亡與身體的表現性」跨域論壇"

[2017.05.05] 專題演講:Mary Wigman《春之祭》重建過程

rite of spring
圖片來源:Susan Manning. 1993. Ecstasy and the Demon: Feminism and Nationalism in the Dances of Mary Wigman. Berkeley, Los Angeles,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p. 238.

5/5 (五) 上午 10:30~12:20
@臺北藝術大學 教學大樓C403教室

*報名網頁: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d68gyYNHhg36bgbjzSK8pmmp3H-5m6OL6hNKcNAQycx5kzyg/viewform



1957年的柏林文化節,幾乎要被德國戰後重建年代遺忘的德國現代舞先驅魏格曼(Mary Wigman)與柏林市立歌劇院合作呈現了新編舞作《春之祭》。在由美國現代舞獨領風騷的戰後年代裡,魏格曼的編舞和舞作所呈現的「群體性」隱隱喚起了德國身體文化的遙遠記憶:「表現派舞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社會當中對於戰爭、大蕭條、死亡的回應,乃至整個社會亟欲壓抑的歷史記憶──1930年代的納粹文化機制。
繼續閱讀 “[2017.05.05] 專題演講:Mary Wigman《春之祭》重建過程"

巴黎第八大學教授陳珠櫻系列演講「數位藝術、影像科技與當代3D動畫」(2017.04.07 / 04.14)

IMG_7901

巴黎第八大學教授陳珠櫻系列演講「數位藝術、影像科技與當代3D動畫」

北藝大通識核心課程「探索全球藝術創作網絡」於4月7、14日邀請法國巴黎第八大學「美學、科學與科技藝術博士班學院」陳珠櫻教授主持兩場專題演講,講題兼顧數位影像與科技藝術的發展歷程、教學現場指導學生創作的心得和她同時擔任巴黎第八大學「數位影像與虛擬擴增實境實驗室」主任的實務經驗,細述三十多年來科技與藝術相遇的進程。

繼續閱讀 “巴黎第八大學教授陳珠櫻系列演講「數位藝術、影像科技與當代3D動畫」(2017.04.07 / 04.14)"

數位藝術、影像科技與當代3D動畫──國際講座教授陳珠櫻 專題演講

演講時間、地點:
106年4月7、14日(週五) 上午10:30~12:20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藝文生態館K301電影院
* 本演講免費參加。
4/7 影像科技與當代3D動畫大集錦

創立已近三十五年,法國最早以結合電腦科技與藝術創作與教學為理念的巴黎第八大學 「藝術與影像科技」系所,是全法唯一以培養學生具有電腦編程與藝術創意雙才並重的研究所。此演講將透過精采影片播出,介紹早期電腦影像藝術至近十年來本系所學生的3D動畫影片創作。

4/14 沒有明天的數位藝術?

數位藝術取優於新科技與網路媒體的支援,結合虛擬與擴增實境設備,可超越實體而存在,甚可無遠弗界;但在跨媒體、超媒體、後新媒體主義之後,與新科技息息相關的數位藝術的未來發展將是什麼?在軟、硬體的更新版不斷推陳出新之下,數位藝術作品有沒有明天呢?

(本系列演講為北藝大「核心通識課程:探索全球藝術創作網絡」課程內容。歡迎對講題有興趣的師生及專業人士參加)